套管成孔灌注桩常遇问题及其处理方法
人气:0发表时间:2018-04-23 11:56:18
套管成孔灌注桩常遇问题及其处理方法
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常易发生断桩、缩颈、桩靴进水或进泥及吊脚桩等问题,施工中应加强检查并及时处理。
①断桩的裂缝一般呈水平或略带倾斜,并贯通整个截面,常出现在地面以下1~3m范围的软硬土层交接处。产生断桩的主要原因是,桩距过小,邻桩施打时对土的挤压形成对成桩的水平横向推力和隆起上拔力,由于软硬土层间传递的水平力大小有差异,对成桩产生横向剪应力,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,强度低,导致成桩断裂。避免断桩的措施有:桩的中心距宜大于3.5倍桩径;考虑打桩顺序及桩架行走路线时,应注意减少对新打成桩的影响;采用跳打法或控制时间的方法以减少对邻桩的影响。断桩检查:在2~3m以内可用木槌敲击桩头侧面,同时用脚踏在桩头上,如桩已断,会感到浮振;如遇深处断桩,目前常采用开挖的方法检查。断桩一经发现,应将断桩段拔去,将孔清理干净后,略增大面积或加上铁箍连接,再重新灌筑混凝土补做桩身。
②缩颈的桩又称瓶颈桩,成桩后的桩体呈瓶颈状,使桩截面面积不符合设计要求。产生缩颈的原因,一是在含水量大的黏性土中沉管时,土体受强烈扰动和挤压,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力,套管拔出后,这种水压力便作用到新灌筑的混凝土桩体上,使桩身发生不同程度的缩颈现象;二是拔管过快,混凝土量偏少或和易性差,使混凝土出管时扩散差等。处理措施为,经常测定混凝土落下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,一般可用复打法处理。
③桩靴进水或进泥沙,常见于地下水位高、含水量大的淤泥和粉砂土层。处理时,可将桩管拔出,修复改正桩靴缝隙后,用砂回填桩孔重打。地下水量大时,可在桩管沉到地下水位时,改善桩靴与管底的密封条件(用水泥砂浆灌入管内约0. 5m作为封底,并再灌1m高混凝土)后再继续施打。
④吊脚桩是指桩底部的混凝土被隔空,或混凝土中混进了泥沙而形成松软层的桩。造成的原因是预制桩靴被打坏而挤入套管内,拔管时桩靴未及时被混凝土压出或桩靴活瓣未及时张开。如发现问题应将套管拔出,填砂后重打。